正道行修:修行是积极而不是消极的人生态度

在一般人的心目中,一个人走上修行路,不管其有没有出家,都认为那是对生活的一种消极态度。因为佛教表面上看去就是消极地对待世间事物,不与人争名夺利,凡事逆来顺受,被动地接受一切对自己不利的人和事。事实真的是那样的吗?恰恰相反,我认为修行是对生活的一种积极态度,而不是消极态度。之所以有人说修行是消极的,那正是人们还没有真正正确认识修行之故,那明显是对修行的一种误解。

【1】放下并不是逃避现实。

是的,学佛学道,首先第一步就得学会放下,去除对人世的执着,比如要放下名利,放下情爱,放下权力等等。但这种放下,并不是被迫无奈的放下,并不是逃避现实的放下,而是一种个人自己主动的积极选择的结果。其智慧就是舍得的智慧。在这个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得,没有永远的得,在你得到一些什么的时候,总会同时失去一些什么。当然啦,反过来在你失去一些什么的时候,命运总是公平的,总会同时给你一些什么,让你得到一些什么。你选择得到什么,失去什么,这就是你的命运,这也是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的真正含义。众所周知,一个人活在世上,其时间和精力都是有限的,不可能贪得无厌地什么都想得到都能得到,你要得到什么的时候,必须要放弃一些什么。这个时候,你选择得到什么,舍去什么,就是考验你的智慧的时候了。

学佛学道的,走上修行路的,选择的是放下俗世该放下的一切,舍去俗世该舍去的一切(因为名利啊情色啊权力啊什么的,都是虚幻不真的,都是生不带来死不带去的),而渴望得到灵魂的升华,灵魂的永恒解脱。如果你认为人生一世草木一秋,死了就是完全彻底的湮灭,除了肉体之外,没有什么不生不灭的存在,那么,你就没有修行的必要,很自然地你也不会主动地走上修行路。利用今生短暂的人身,修得灵魂力的强大,达到涅槃的不生不灭境界,从而摆脱机械式的生死轮回,不是最大的积极还会是什么?!当然啦,如果你认为名利、情色、权力比什么都重要,那你完全可以全身心地去追求,那亦是你的自由选择,只是你在得到这些的时候,也一定会失去些什么,得到一些这些东西的附属物,比如痛苦、烦恼、虚空无聊,甚至身败名裂,乃至于遭遇飞来横祸惨死街头。

【2】无分别心并不是是非不分。

毋庸讳言,学佛学道,强调的一定是无分别心,无差别心,因为众生平等嘛。佛道对无分别心的强调,其目的是要自己学会对世俗的一切没有执着。而没有执着,对一个修行之人来说,实在是太重要了。可以这样说,只要你还有分别心、执着点什么,你就不可能修炼成功,不可能修成正果。这里有一个无常鬼抓金碧峰禅师的故事,说明的就是这一点:明朝朱元璋建国后,赐给五台山碧山寺方丈金碧峰禅师一个紫金钵,很珍贵。禅师也非常喜欢。禅师定功非常了不得,有一天阎王派一小鬼来抓他,到处找不到。小鬼问监斋菩萨,金碧峰禅师哪里去了?菩萨告之在房间坐禅,但是小鬼说怎么就是找不到。菩萨教小鬼一个办法,禅师最爱那个紫金钵,去敲响它即可。果然禅师闻声动了念头,这念头一动,无常鬼就看到了,铁链过去就将禅师绑住了。后来禅师说:麻烦你给阎王老子说,过七天后再来找我,我把事情安排好了跟你去。无常鬼听信其言放了他。禅师明白缘由,待无常鬼走后,立即把紫金钵摔破,不再为心里有这一念爱好放不下而挂念。禅师于是再七天七夜大精进,七天限期到了,无常鬼再来找金碧峰禅师,却哪里也找不到金碧峰禅师。只见禅师在墙上留的几句话:“若要抓我金碧峰,除非铁链锁虚空;若能锁得虚空住,再来抓我金碧峰。”

既然是无分别心,有人就想当然地误解了,这无分别心,是不是就意味着是非不分,善恶不辨了呢?我们确实看到,佛家是要求子弟逆来顺受,不以暴易暴的,对恶人亦是强调宽恕宽容,不打落水狗的。不止是佛家,一切的真宗教,几乎无一例外地都是强调以德报怨的。这是怎么回事?其实很简单,无分别心并不是是非不分,善恶不辨,而是分清是非善恶后,自己坚持自己的行善,不以恶制恶,不给自己造恶业的机会。这一点我们是必须弄清楚明白的,无分别心并不是是非不分,善恶不辨,无分别心真正强调的是去除执念,去除对善恶的执着,做到自然地行善,而不是刻意为之。

【3】以德报怨并不是软弱可欺。

强调以德报怨,不以恶制恶,这样做算不算是对恶的纵容呢?我想,这不是对恶的纵容,而是给恶一次觉醒改过自新的机会,毕竟天道好生啊。这样做算不算是软弱可欺?明眼人应该明白,这不但不是软弱可欺,反而是更坚强自信的表现。

事实确实是这样的,对恶人恶事,进行暴风骤雨般的报复打击,以暴易暴,是非常容易和简单的,只要是个人谁都会。但对之宽容宽恕,却不是件谁都能做到的容易简单事,那行宽容宽恕之事的人,一定是个大雄,其心量和肚量至少是不一般的宽大宽广。心量和肚量如此宽大宽广之人,怎么可能是一个软弱可欺的人呢?不以暴易暴,不以恶制恶,不代表软弱可欺,不代表没有制恶的能力,只代表自己选择的是宽容宽恕。一旦恶超过了一定的界限范围的话,等到恶贯满盈的时候,就是该出手时就出手的给恶予以天道惩罚的时候了。

宽容宽恕,更多的时候,是消弭仇恨的最好手段,而仇恨往往会迷住人的双眼,让人失去理智,做出一失足成千古恨的冲动行为。在这意义上,以德报怨无疑是一种有智慧的表现。

力瑾于笑笑居速朽斋

2014-3-9

http://blog.tianya.cn/blogger/post_read.asp?BlogID=687238&PostID=558208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