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最近老听说高大上,低调的奢华之类的描述。每每看到那些文字和图片,有种怪异的摸不着头脑的感觉,却说不出来是个啥感觉。
偶然看到一因嫁入豪门而多年不见的旧相识在微信上晒她的独生女儿的各种照片。过圣诞,过新年,过生日,跳芭蕾,骑马。。。照片的背景都是些高端大气上档次的场所。她家豪宅里的几十万的皮沙发里或三角钢琴前,高档会所餐厅可以俯瞰上海的窗前,或是和一些社会名流在同一场景内。女孩的衣服也是华丽时尚,有的艳丽华美,有的精致高级。女孩兼有爸爸的帅气和妈妈的时髦漂亮,那种长相当然是三代以上在城里过着好于全中国90%以上的人家的女孩子才会有的长相。雪白的小脸尖下巴,大大的眼睛,精心修剪的发型。没有普通城市家庭孩子的胖腮帮和父母自己修剪的发式,更没有山里孩子健康而村气的红二团。她的神情更是精怪机灵,显然没有在镜头前紧张不自然,而是各种老道的卖萌表情:鼓腮帮,吐舌头,瞪眼睛。。。可以想见在镜头后的爸爸妈妈的那宠爱和骄傲的神情。张张照片都是高大上以及所谓低调奢华的各种元素绝好搭配,绝对就是近年来非常流行的女儿要富养理论的图画版本。
那些感觉突然明晰起来,原来早就有个词汇可以形容那些混搭在一起的元素,那就是----市侩气。
自我检讨这该是羡慕嫉妒恨,是狐狸的酸葡萄心理吧?因为我是没有条件高大上和奢华的,不管高调还是低调的。不过说实在的,我个人觉得市侩气并不是一个贬义词,就像大家好像也不把高大上一直用作褒义词一样。于是自我宽慰,自己最多是羡慕,不嫉妒,更谈不上恨。
市侩本意是买卖的中间人,商人。后来引申为唯利是图的人。其实城市是商业的产物,本是市侩们缔造的。现代企业和社会或直接或间接的提倡唯利是图,这已经不是什么不可接受的价值观。我们要感谢那些旧时的市侩们,他们忍辱负重,创造了繁荣。要欣赏那些新市侩们,他们是时代的宠儿,带给我们新观念,新体验和新时尚。我甚至觉得城市里的市侩精神是这城市变得发达而浪漫的一个必要条件。比如巴黎是个浪漫的城市,也是个市侩气很重的城市,上海也是。我想在这两个城市里呆过的人会明白我的意思。
塞纳河边或黄埔江畔来来往往的华贵高雅的人也是会过日子的一群人。出生高贵并不代表不识人间烟火,相反,他们对世间的享受更精通更在行,这是本事。而且不是喝豆汁儿就咸菜,吃臭豆腐沾辣椒那种没事偷着乐的里子好,而是面子也好,这是所谓品味。弹钢琴,品红酒可不是摆样子,人家那是真格儿的。钢琴在英国皇家什么学校拿的段位,国际红酒协会对每款酒的评分都了然于心,谈起品酒心得,卖酒的都不敢张嘴。这当然是高大上最肤浅表面的诠释。也是那些时尚杂志热衷于捕捉,展现甚至编造的景象。而这些景象的背后的气息,如果你仔细闻,肯定能闻到浓郁的市侩气。
其实出生并不高贵,或举止并不一定总高雅的所谓市井中人在这种大都市中也有享受各种时尚浪漫的权利。知道怎么把自己的小日子弄好,且知道如何便利便宜地获得这些享受,这更是本事中的本事。 几十年前上海大街小巷出没着穿睡衣睡裤的男男女女们,但别简单的认为他们是随便邋遢一族。你若参加过他们的婚丧嫁娶,或见过他们的年夜饭就知道,他们不是随便邋遢的人。那时没凑够四十三条腿的小伙子和现在没有婚房的男人一样难把这些姑娘娶回家。而真能娶回家,这些姑娘比起现在只会啃老的姑娘,那都是宝贝,个个都是鹭鸶腿上撇精肉,螺蛳壳里做道场的行家里手。在她们主持下的家宴让现在五星级饭店只显得平庸而乏味。那时没有名牌,但她们自己裁剪缝制的衣服绝对更得体漂亮,让人耳目一新。这群人真正是所谓高大上这类概念的消费者。 他们享受高大上的瞬间,而且特别善于把他们高大上的瞬间定格为永恒。看看旧时日历牌香烟盒,后来的婚纱摄影,和现在网上自拍萌照,就可以看出那背后一脉相承的气息。
其实不光是上海巴黎这样的洋味都市,任何大都市,市侩都是当地文化的传承者和发扬光大者。比如喝豆汁儿吃臭豆腐到高级别,能讲出二三四五的人也决不是乡野村夫或城乡结合部的这漂那漂一族,那也是城市中心区的老胡同串子,哪个谈谈家世都至少能找到道光年间或曾国藩时代。说白了,豆汁儿和红酒,臭豆腐和Cheese也没有什么本质的区别,只是价格,吃的场所,背景,吃的人的打扮有些不同,我觉得其实那应该也是一种低调的奢华,是很高大上的生活乐趣!
在某一个时刻,一个北方爷们儿穿懒汉布鞋在胡同里喝着二锅头时正好和一个南方浪漫都市中穿着芭蕾鞋在练功房大镜子前顾盼自怜的女孩怀着同样的心思。他们心心相印,但谁也不会知道对方的存在,即便知道了,也是互相不以为然。文人相轻,不同流派的市侩们也多觉得对方俗不可耐,不可理喻。
米纳比莎 吉祥土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