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家长应该特别注重孩子的每一点进步,根据孩子的性格及时而适当地给予表扬和鼓励,让孩子尝到甜头,树立自信心和成就感。不要吝啬表扬孩子,要具体,要及时,更要看过程。
1. 表扬不要太多简单重复。
当你的孩子第一次能自己穿上外套的时候,表扬一番是需要的。
但是如果每天用一样的热情,重复表扬一个对孩子来说越来越熟练的动作时,你的表扬在孩子心目中会大打折扣,他甚至会因为你对他能力的低估而产生不满。
2.表扬要细节化。
当孩子完成一幅画,满心欢喜地和你分享的时候,大多家长会表扬,“画得真好!”
如果家长这个时候把眼光在孩子的画上多停留几秒,然后加上几句针对这画“货真价实”的赞扬,比如“你看你画的鱼颜色真丰富啊!” ,“这是鱼爸爸领着他的鱼宝宝们一块玩吗?好温馨呢!” 这样的点评让孩子觉得你真正地关注了画。孩子可能会由此打开话匣子,和你分享她画画时候的想法,一场愉快的亲子聊天就此展开了。
3.表扬孩子努力的过程。
当你的孩子在学习一个新技巧的时候,不要拿别的小朋友来和自己的孩子比,要把重点放在保持他们的学习热情上。
比如,一个七岁的小女孩开始学跳舞了,有一个动作她总是做不好,她的妈妈就可以这么说,“我看到你跳舞时候脸上的笑容了,你一定很喜欢跳舞吧,做喜欢的事情很高兴吧?有一个动作你还没有做好,我们回去多练练,下次会更好的,你觉得呢?” 在表扬和鼓励中指出了孩子要努力的方向。
4.表扬孩子做的事情而不是孩子本人。
这一点尤其适用低龄儿童。在孩子心智不够成熟的时候,他们不能区分是他们做了什么还是他们本人得到父母的赞许。
比如“你在车子里很好!” 这句话对一个三岁的小朋友来说会比较困惑,难道我不在车子里的时候不好吗?倒不如这么说,“你刚刚在车子中很安静,让爸爸能够安心的开车了,真棒!”这就让孩子明确地知道是他在车里的行为得到了父母的表扬。
5.通过表扬激发孩子的自豪感。
孩子好的行为,通过物质奖励(比如玩具,零食)之后得到的满足是短暂的。如果能让孩子在精神上得到一种满足感,对以后行为的心理暗示作用是更持久的。
比如,当你的孩子和一个年龄更小的小朋友一起玩的时候,他特别友善地对待小朋友,时时照顾他。这时候妈妈与其说,“今天你做到了没有和小朋友吵架,不错!”不如这么说,“今天你把小朋友照顾得很好,做大哥哥/大姐姐的感觉很棒吧?你一定为自己感到自豪吧?”
6.不要过多当众炫耀。
比如有的家长十分热衷于让孩子在众人面前表演诗歌朗诵,唱歌跳舞。锻炼孩子当众表演的胆量是家长的初衷,但是如果不分场合(比如嘈杂的饭店),没有情感的铺垫预热(一群陌生的叔叔阿姨面前),家长一高兴就“命令”孩子表演,大多数孩子会觉得这是一种压力。
如果不肯表演又被冠以“胆小”,那不仅打击了孩子的学习热情又在心理上实施了了负面的暗示。
7.有技巧地在家人面前“炫耀”。
刚刚第六条提到了不要在朋友面前炫耀孩子,但是在家人面前就要多多“炫耀”。比如当一个妈妈发现自己的孩子会自己擤鼻涕时,她可以有三种“炫耀”的方法。
第一种,在爸爸回家的第一时间,“抢”在孩子前面告诉爸爸。这时候孩子会自豪地对这爸爸说“对!”然后会紧接着现场秀擤鼻子。
第二种,当孩子正要自己擤鼻子时,妈妈“轻声地”对爸爸说,“看!孩子的会擤鼻子了。”这个“轻声”要恰到好处地让孩子刚好能听清楚,孩子会把新本领”表演”地格外卖力。这样的表演来得这么自然,完全没有了在众人面前的不适和尴尬。
第三种,当孩子在边上的时候,很随意地和爸爸聊天,很“无意间”地告诉爸爸孩子的新本领,“我家孩子长大了,今天会擤鼻涕啦!”这种无意又自然的表露,淡淡的但是也是甜甜的。
8.表扬要真实。
孩子有识别“真假”表扬的能力,如果一个孩子在学潜泳,但是整个身体不协调的时候,家长如果说“好漂亮的姿势啊!” 孩子对此会感觉很糟糕。为什么?
因为他们也有判断好坏的能力,这个善意的谎言,会伤害到孩子的自尊心。这个时候家长只要告诉他,“接着做!”就够了。孩子知道你在关注他,他就有努力的动力了。
9.不要让表扬带有变味的讽刺。
试想小孩子听到这样的“表扬”,“今天你终于没有把衣服吃脏脏的。” “今天作业终于做好了,这下老师不会来找我告状了”,父母这样的表扬,透露出的是对孩子之前没有做好的种种事情的耿耿于怀。
10. 适当运用肢体语言。
当孩子带着你走进整理干净的房间时候,你睁大的眼睛,展露的笑容,伸出来击掌的手,这些无声的表扬一样能让孩子感觉你的赞许。肢体语言的表扬更适合在孩子不要受打扰的时候使用。
比如孩子在聚精会神地画一副画的时候,在安心地读书的时候,这时候,不需要言语的介入,只要在你经过时候,在孩子背上轻轻地抚摸一下,他们就能感受到你传来的赞许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