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数学的一点往事

网上偶拾这篇文字,作者有感而发,文笔比较风趣,窃收录于此。

我的数学知识基本原封不动地打包还给老师了,剩下的也就加减乘除还算熟练,但能派得上用场的机会也不多,有时候老婆会问: 亲爱的,这件衣服先50%off再20%off,是多少钱?我知道这其实就是40%,所以磕磕绊绊的还基本能应付得了。再就是闺女玩她的小计算机,常常要问: Daddy, three plus five等于几?基本上都还在自己的射程之类,还算驾轻就熟,但除了这些,别的稍微高深一点的,就够呛了。第一年回国就被老同学来个下马威,出了一道小学奥数题,把我一下子难住了,后来很长一段时间都不敢登他们家的门,跟躲债似的。

数学的重要性自然无庸赘述,特别是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数学基本上到了独步天下的地步,得数学者得天下,美国之所以这么强,跟他的超一流的数学研究有着无法割裂的关系。记得每次总统大选,那些分析师给出各种眼花缭乱的统计分析数据,看着特别过瘾,说美国的大选基本上是大数据的狂欢节一点也不为过。美国是一个严重依赖于数据的国家,可以说到了痴迷的程度,医药、金融、航天包括体育比赛,都是数据分析的天下,看美国的NBA比赛,基本就是各种数据分析的盛宴,詹姆斯的季后赛PER值是多少,乔丹在某个位置生涯一共得过多少分命中率多少等,都是数据统计,专家们也每人一台电脑,各种统计数据随时调出,一切靠数据说话,拍脑袋的事不干!

我原本是打算这辈子献身数学的,大学时算是认真学数学的,对计算机没有一点兴趣,绝对计算机程序是很丑陋的东西,不屑掺乎。当时一个说法: 学纯粹数学的瞧不上学应用数学的,学应用数学的瞧不上学计算数学的,学计算数学的瞧不上不学数学的。数学系的课程是最重的,一堆数学要学,一堆题要做,糊弄不得,有时候抓耳挠腮一晚上一道题也做不出,考试时,老师出的题也很有艺术,就几道大题,前面几道大概听过课的基本可以做出,倒数第二道做出来可以得良,最后一道做出就可以得优了,但做出的基本不会超过10%。有时候跑到文科宿舍看老乡,看他们弹吉他唱歌和美女聊人生,羡慕得不行,回去把书一掷: 妈的,咱这过的叫什么日子?不过,还得捡起来,没法子,考试还指着它呢!

读研时我的导师是中科院院士,在数学界也是举足轻重的人物,我也鼓足了劲打算大干一场,有大树不是好乘凉吗?还是苦不堪言地学,查资料,读文献,一点也不敢懈怠。我同宿舍的一个山西来的,自称会看手相,那天也是闲来无聊,就让他看了一回,他拿着我的手看了半天,煞有介事地一皱眉: 老兄,你这手相注定是没财路的,要苦哈哈过地过一辈子了!我如醍醐灌顶般清醒过来,把书一扔: 妈的,老子不读了!从此再也没捡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