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长辈那里听来的话

清明者,万物齐乎巽,巽为风也,巽洁齐而曰清明,清明乃洁齐之义。其中“齐乎巽”是孔子在易经的说卦传中说的:“帝出乎震,齐乎巽,致役乎坤,说言乎兑,战乎乾,劳乎坎,成言乎艮。”

总之,清明,也就是清清白白,明明朗朗的意思。上一个节气是春分,到清明往往是 阳历4月4日左右,春天的特征已经清楚明朗,一般不会再有倒春寒,沙尘暴等现象,清明下雨一般并不常见,几句古诗有些以偏概全,等到下个节气“谷雨”,下雨就名正言顺了。

清明的纪念先祖意义大约始于隋唐年间。在古代不如前一日的寒食节重要,因为清明及寒食节的日期接近,民间渐渐将两者的习俗融合,到了隋唐年间(581至907年),清明节和寒食节便渐渐融合为同一个节日,成为扫墓祭祖的日子,即今天的清明节。说到寒食节,就涉及到寒食节----寒食即禁火,只能吃冷或预先煮好的食物。相传这个习俗起源于春秋时代,有忠臣介之推与国君重耳(即春秋五霸之一的晋文公)的故事,有古诗为证:

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   柳下作鬼终不见,强似伴君作谏臣。
倘若主公心有我,忆我之时常自省。   臣在九泉心无愧,勤政清明复清明。

几年前,曾去山西绵山探访古迹,感慨先人的气节和执着。

小时候,清明时分,东北还比较冷,春天的意境还不明显。纪念的意义也从纪念先烈的宣传中感知的。长大后,经常会在这个时节追思长辈,体味从长辈那里听到的话:

  • 刺猬猬(ci4wei2wei)都说自己的孩子光溜。一定要按标识的拼音念,很有特色。这句话充满了父母对自己孩子满满的爱。
  • 要工夫钱。这意思到后来才慢慢体会到,大人不让小孩子干活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怕给自己添乱,每刷次碗,就打碎一个,价钱的确有些高。
  • 瘸子打围坐山喊。 很形象的比喻,打围就是打猎的意思,瘸子去打猎,只能坐在那喊叫。指那些不会做,或不愿意做,只知道指手画脚的人。这里没有歧视残疾人的意思。
  • 一个吹笛儿的,五个捏眼儿的。很夸张的比喻,指那些不能自己独立完成,总需要别人帮忙的人。
  • 欢吃。比起让孩子“快吃”,“吃饭”,更有特色,一个欢字,提出了快乐吃饭的理念。

有次听老梁(梁宏达)总结过,东北人的幽默中是一种形象的自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