荐:这篇文章的作者太有才了,春秋笔法,以小见大。在现实中,谁声音大,谁就是赢家。很多时候,既张不开嘴,也发不出声,只能听人BB。
——你永远赢不了那些不懂逻辑的人
引语
有一位微博博主(ID:荣大一姐)发了个小感慨“我觉得今天北京有点热”。
微博全文如下:
我觉得今天北京有点热(不是说热就一点好处也没有。没有给其他地方的热洗地的意思。不是故意忽略北京之前冷和以后还会冷的事实。没有暗示因为热就嫌弃北京。热有热的原因,冷有冷的缘由,认同各有各的合理之处。知道“热”是一种个人感受,但是今天38度。只是自己活动范围内有点热,不包含北京其他地方的感受。不包含家里开空调的感受。不是故意不呆在空调房内,但确实不得不外出。理解天气不可控。不是地域黑或者其他城市的粉。只是单纯表达所在地一公里内因为天气不可控且气温38度有不得不在外面呆着的理由而无法用空调降温所以感觉有点热)。
这段话总结起来是“我觉得北京天气有点热”。
这是一个纯粹个人感知问题,本来不存在任何争议,他人也没有任何资格批评。
但搞笑的一幕发生了:
很多网友模仿现在网络“键盘侠”的“诡辩逻辑”,一个个在后面批评起这则微博来,从这些模仿的留言来看,这时候你就会发现,“键盘侠”的这些攻击不仅“毫无逻辑”,而且“荒谬可笑”。
截至2020年4月16日,该微博下面有近10000条评论,大部分都是模仿网络喷子的表达方式。
这些评论经过归纳整理后,从逻辑学角度可以分成三大类别和25种经典的“诡辩模式”,基本上囊括了现在网络喷子的讲话逻辑,一条条翻阅,无不荒唐至极。
这时你就会明白,为什么没办法跟这些人讲道理。
第一大类别:互渗律
诡辩(巫术)思维在没有客观联系的人、事物之间建立虚假的联系,万物属性随意“互渗”在一起,该定律由列维·布留尔命名。
1、不当对比
诡辩上经常用到的手段,即找一些没有可比性的例子来要求提出意见的人遵照执行,而不是从一般情况考虑。
如:为什么38度你就觉得热了?你看人家骆驼,40度以下还以为在北极。你从不在自己身上找原因?
2、逻辑滑坡
即从A跳跃到B,B跳跃到C,C跳跃到D,莫名其妙的逻辑过渡。表面上似乎很专业,实际上完全是胡说八道,毫无重点。
如:(中国)大陆人都是说“我觉得北京今天有点热”,(中国)台湾人才说“我觉得今天北京有点热”,露馅了吧。
3、理中客表演
即觉得两个极端观点的妥协肯定是对的。无论什么观点出来,都要各打一板,表示自己理中客。
如:最近互联网上出现了“我觉得今天北京有点热”的声音,老X也看了天气预报,知道大家因为天气热难免心情烦躁发出一些抱怨,这是群众朴素的感受,我相信说这句话的网友本身并没有恶意。但是老X忍不住啰嗦几句,北京是个有2000多万人口的大城市,南北温度差别非常大……
4、全面才是正确
即认为那些没有全面揭示现象、长篇大论,只关注一点并简短表达问题的人,都是别有用心之徒。
如:你到过北京所有地方吗?你没到过北京所有地方,你就不了解北京,就没有资格评论北京!
5、比坏比烂
指责那些关心自己身边的问题而不太关心其它地区的人。
事实上,一个正常社会,人们最关心的还是自己生活的地区,表达最多的也是身边事情,因为切身利益所在,这是合理的。相反,不了解其它地区而发表意见,才是一种愚蠢行为。
如:扭腰市39度的时候,你怎么不说扭腰热。
如:北京这个事儿吧,要重视但不要恐慌。真的不是吹,北京在这方面的技术实力是全国最强没有之一。
6、基因谬误
即通过一个事物的出身来判断它的好坏。
如:知道是个人感受还说出来,你38从哪里得知的呢,你亲自去气象部门看了吗,你自己亲自量出来的吗?坐在家里写几个字就想代表北京儿人儿?
7、德克萨斯神枪手
开一枪后在子弹击中的地方画上靶心,搞得自己像个神枪手。先决定了自己立场,然后才开始找证据。
即在大量的数据、证据中小心地挑选出对自己的观点有利的证据,而不使用那些对自己不利的数据、证据。
如:北京有全世界最多的空调和最便宜的电费,如果北京觉得热,没有地方会不热。
8、个人怀疑
即因为自己不明白,就认为一个事物是假的。
如:你说北京有点热,我怎么感觉不到,我就在北京。躲在家里说外面热,你去亲身体验过吗?都是听说吧,又是你的朋友说,你的同事说,你都没出去有什么资格说?
9、语义模糊
即用双关语或者意思存有歧义的语言来歪曲事实。
如:为什么你只说北京热?难道宜昌就不热了?XXXXXXXXXXXXXXXX,有点热就是不太热,不太热其实就是不热,你这是带节奏。
第二大类别:夸张律
通过互渗律建立联系之后,诡辩(巫术)会将弱联系夸张成强联系,将弱势力量夸张成强势力量,将小概率事件夸张成大概率事件,将间歇性联系夸张成持续性联系,将次要的原因夸张成第一原因,将局部现象夸张成全体现象。
10、诉诸权威
即利用一个权威人物或者权威机构的观点来取代一个正确的论述。
要证明一个观点,只是摘录权威的观点是不够的,事实上权威人物/机构也会犯错误的,不能无条件的假设合理性。
如:一切请以GF通报为准,不传谣,不信谣。不要自己胡乱猜测,北京热不热,不能由你一个人说了算。
11、你行你上(凡事自己解决)
即提出问题、表达不满的人,只能自己解决问题,不要推卸到任何人身上。
如:你觉得热就去北京改变它。你凉爽,你所在的地方就凉爽了!你觉得热就应该努力让自己成为一台空调,为北京制冷,而不是发出这种无病呻吟!
12、戴高帽子
即把他人的小特点放大成社会、历史的大范畴,戴上大大的帽子,好像真的有重大意义。
如:你的博文把质疑你的人描绘成一群杠精,就像唐吉诃德把风车当成怪兽一样,从中获得一点知识分子酸腐的优越感。
13、树立“稻草人”
即歪曲别人的观点,或者建立一个对手根本就没有的“观点”,使自己能够更加轻松地攻击别人。
如:作为90后,起初我是尊重您的,但现在不了。关于气温,从来都没有冷热之争,而是高低之争。无论您怎么写、怎么怨、怎么恨,无所谓,未来的主人始终是我们
14、乐队花车(人多就正确)
即试图说明因为很多人都在做同一件事情、相信同一件事物,这件事情就是对的。
如:北京不热,全微博除了博主没有一个说北京热的,博主在造谣
15、错误归因
即从两个事物可能存在相关性,就得出一个事物是造成另一个事物的原因。
如:你作为公众人物,公开评论天气,不想想会在社会上造成多大影响吗?
如:老X觉得,你说北京今天热是中国内部的一件事。但一旦被世界环境组织捕捉到。很有可能的是,在未来的风浪中,中国经济,包括那些为了建设北京不遗余力的普通人,都将会为了你这句话埋单。
16、没有真正的苏格兰人
即提出了一个观点,并受到了别人的批评,试图用“诉诸纯洁”的方式来捍卫自己的观点。
如:你的日记我没读,读也读不下去!我做为真正的北京人,为你这个伪北京人感到可耻。
17、把过程和结论混淆
即因为别人的论证过程没有像科学报告那样严谨,就认为结论一定不可靠。
如:“今天38度”—这话不对呀,今天从早到晚有24个小时,难道一直都是38度?另外,你说38度就38度?用哪个温度计量的?什么牌子、哪个厂家、有没有合格证、生产许可证?有没有经过计量检定?
18、诉诸自然
即认为一个事物是“自然”的,所以必然是可以接受的。
如:我们在北京的都很积极配合脱衣服,你觉得热算什么?热的问题是北京能解决的吗?挂北京算什么?有本事你去射太阳啊?
第三大类别:拟人律
夸张律的深化,拟人律认为某一群因果联系的背后,一定有人在谋划;或者认为,有意识谋划的行动比没有人谋划的行动要优越。拟人律最常见的表现,就是崇拜伟大人物的伟大工程,或者反过来,怀疑世界到处都是坏蛋的邪恶阴谋。
19、坏人阴谋
即认为好的事物全是我方刻意计划出来的,坏的事物都是坏人策划的,总有坏蛋随时在伤害我。
如:地区的气象是国家机密,建议发布信息之前和有关部门联系,得到允许后再决定发不发。你不要觉得麻烦,这对国家安全有好处。你也不要害怕,心里没鬼害怕什么。
20、非黑即白
即把黑和白作为仅有的可能,却忽略了其它可能性的存在。
使用了简单粗暴的二分法,来掩盖其它的可能性。通过非黑即白的选择来误导讨论,破坏辩论的理性和建设性。
如:建设祖国你不在,带节奏抹黑你第一!
21、揣测动机
诛心之论,即臆想出邪恶动机,加在攻击对象头上
如:我有时候也会觉得热,但我都是偷偷说,你说出来是什么意思,其心可诛!
如:后羿弄掉了九个你还不满足,你有什么阴谋?
22、诉诸情感
即试图通过操作别人的感情来取代一个有力的论述。
如:非我北京人,其心必异。老祖宗说的果然没错。北京提供了这么好的环境给你们,你竟然说热,真是白眼狼。
如:您知道现在国家多难吗,多少西方国家等着抓中国碳排放量的把柄,我们国家为了遏制气候变暖付出了多少努力,您一句北京很热就把大家这么久的努力都抹杀了,国外会越来越排华,已经出现给华人泼硫酸的了,您考虑过海外华人的处境吗?
23、人身攻击
即讨论时针对对方的人格、动机或处境等,进行攻击或评论,并以此当作提出了理据去驳斥对方的论证或去支持自己的论点。
如:太长不看。但以前就发现你屁股歪,想必不是什么好话。
24、诱导性问题
即在提出问题的时候加入了诱导的成分,使得对方只能按着诱导来回答。
如:你说温度是38度,你测给我看看!
25、诉诸虚伪
即不正面回应别人对自己的批评,而是用批评别人作为回复。
如:阴阳怪气的,你说的话没人信。
如:没有说不许批评北京的意思,可是你吃着北京的饭,怎么还有脸说北京不好北京再不好也养活了几千万人,阿京哥哥太不容易了。现在北京38度你嫌热,天气好的时候怎么没见你出来夸呢,长城又没加盖,嫌北京不好你从八达岭游过去啊,不好意思忘了你只是个键盘侠不会游泳……
结语:北京到底热不热?
这虽然只是一个微博留言,其实是网络缩影。
现在互联网上的各种毫无逻辑的中伤,铺天盖地。
然而,很多人还洋洋自得,认为自己人多声音大,就赢得了胜利。
最后认为自己已经掌握了真理,站在了正义的金字塔尖。
面对这25种荒谬逻辑,很多正常人都不愿意再说话。
最后产生“沉默的螺旋效应”,理性思考者认为时代无可救药,干脆不再关注社会。
长此以往,社会最终形成“劣币驱逐良币”效果,所有人再也看不到正常的人性逻辑,只要说出正常逻辑的人将被围攻,然后被认为是精神病。
批评是社会言论中的正常行为,但这种行为是建立在理性思辨之上。
高质量的辩论,能让一个人正常成长。
否则,如果整体陷入毫无逻辑的狂热荒谬之中,最终带来的是对所有人的伤害。
北京热不热,这只是一个个人感知问题,用温度量一量就知道,它不是一个逻辑学问题,今天它成为一个逻辑学案例,那是社会出了问题。
与”北京热不热“这个话题类似,很多人根本就不具备与某话题的沟通的能力和资格,然而却非要搅和在一起。
回归常识:北京38度,确实有点热。
微信公众号 白格尔 量子学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