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AR Protocol:分片驱动的 Layer 1 革新者

NEAR Protocol(https://www.near.org/) 是一个领先的 Layer 1 (L1) 区块链平台,旨在为去中心化应用 (dApps) 提供一个高度可扩展、用户友好且对开发者友好的基础设施。它通过独特的分片技术和共识机制,努力解决区块链“三难困境”——即在不牺牲安全性或去中心化的前提下实现可扩展性。

NEAR Protocol 的核心概念

        NEAR Protocol 的愿景是创建一个能够支持大规模用户和复杂应用的区块链,就像我们今天使用的 Web2 应用一样流畅。它着重于解决以下关键问题:

    可扩展性: 应对区块链随着用户增长而面临的交易吞吐量限制和高昂费用。

    用户体验: 简化用户与区块链交互的方式,使其更直观,例如使用人类可读的账户名称而不是复杂的加密地址。

    开发者体验: 提供熟悉的编程语言、简化的部署流程和强大的工具集,降低开发者构建 dApps 的门槛。

NEAR Protocol 的主要特点和技术创新

NEAR Protocol 通过一系列创新技术实现了其目标:

  • 分片 (Sharding):

      夜影 (Nightshade): 这是 NEAR 独特的分片机制,它将网络分解成多个更小的部分(称为“分片”),每个分片都可以并行处理交易和智能合约。这意味着网络的容量可以随着需求的增加而线性扩展,显著提高吞吐量。

      与传统分片不同,Nightshade 的每个分片都会生成一个“块”,这些块的快照会合并成一个“主块”,再提交到链上。这确保了跨分片交易的快速最终性。

  • 阈值权益证明 (Thresholded Proof-of-Stake, TPoS):

       NEAR 使用一种权益证明 (PoS) 的变体作为其共识机制。

       TPoS 确保了网络的安全性,并激励验证者通过质押 NEAR 代币来参与网络的维护和交易验证。

       验证者根据其质押的 NEAR 数量获得奖励,并参与协议治理。

  • 人类可读的账户名:

      为了提升用户体验,NEAR 允许用户使用易于记忆的 .near 域名作为账户名(例如,“yourname.near”),而不是冗长复杂的加密地址。这使得发送和接收加密资产变得更加直观。

  • 彩虹桥 (Rainbow Bridge):

      彩虹桥是 NEAR 和以太坊之间的一座无需信任的互操作性桥梁,允许用户在两个区块链之间无缝地传输资产和数据。

      这极大地增强了 NEAR 生态系统的流动性和互联性,允许以太坊用户轻松访问 NEAR 上的 dApps,反之亦然。

  • Aurora (EVM 兼容层):

      Aurora 是 NEAR Protocol 上的一个以太坊虚拟机 (EVM) 兼容的 Layer 2 解决方案。

        它允许开发者轻松地将基于以太坊的 dApps 部署到 NEAR 上,享受 NEAR 的低交易费用和高吞吐量,而无需重写代码。

        Aurora 在技术上是一个以太坊 L2 解决方案,构建在 NEAR 的分片基础设施之上,这为以太坊项目提供了额外的扩展路径。

  • 费用模型和开发者奖励:

      NEAR 的费用模型旨在保持交易成本的低廉,以适应大规模应用的需求。

      协议还会将一部分交易费用返还给构建和维护 dApp 的开发者,这是一种独特的激励机制,鼓励开发者在 NEAR 上创新。

NEAR Protocol 的创始人

      NEAR Protocol 由一群经验丰富的工程师和企业家共同创立,主要创始人包括:

    Illia Polosukhin: 联合创始人,曾是 Google 的研究员,在机器学习和分布式系统领域有深厚背景。

    Alex Skidanov: 联合创始人,曾是 Microsoft 的软件工程师,也是 memSQL 的首位工程师。

    Erik Trautman: 曾是 NEAR AI 的首席执行官,也是 Light speed Venture Partners 的普通合伙人。

NEAR Protocol 的应用场景

    NEAR Protocol 的高性能和用户友好性使其适用于广泛的 Web3 应用:

    去中心化金融 (DeFi): 各种 DEX、借贷协议、稳定币和收益聚合器。

    NFT 和游戏: 高速铸造和交易 NFT,以及运行高性能的区块链游戏。

    去中心化社交 (DeSo): 构建更开放、由用户拥有数据的社交网络。

    身份和数据所有权: 利用 NEAR 的账户模型,实现更安全、用户控制的数字身份。

    企业应用: 为需要高吞吐量和低成本的区块链解决方案的企业提供支持。

代币情况:NEAR

      NEAR 是 NEAR Protocol 的原生实用和治理代币,在整个生态系统中发挥着核心作用。

  • 代币用途:

      交易费用 (Gas 费): 用户需要用 NEAR 代币支付在 NEAR 网络上进行交易和执行智能合约的 Gas 费。

      质押与安全: 验证者需要质押 NEAR 代币来参与网络的共识机制,并获得奖励,从而保障网络的安全性和去中心化。

      治理: NEAR 代币持有者拥有对 NEAR Protocol 协议的治理权,可以参与投票,对协议的升级、参数调整、生态系统资金分配等重要决策进行影响。

      存储费用: 支付链上数据存储的费用。

  • 代币经济学:

      供应量: NEAR 代币的总供应量是动态的,存在一个初始上限,但会以通胀模式每年增发少量代币(通常在 5% 左右)来奖励验证者和保障网络安全。

      销毁机制: 部分交易费用会被销毁,以抵消通胀,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实现平衡。

      分配: NEAR 代币的分配旨在支持生态系统发展、核心贡献者、投资者和社区。

总结

       NEAR Protocol 是一个强大的 Layer 1 区块链,通过其创新的分片技术和用户友好的设计,旨在实现 Web3 的大规模普及。其高度可扩展性、低廉的交易费用以及对开发者和用户体验的重视,使其成为构建下一代去中心化应用的重要平台。NEAR 代币作为其核心资产,在网络安全、交易支付和治理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