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避免愚蠢的销售策略?

在经济形势不好的情况下,销售的压力是巨大的。其实即便是没有经济危机,销售们每年需要承担的销售任务也是只上不下的,因为企业面对股东似乎只有一条道,那就是发展是硬道理。先不论这种管理模式是好还是坏,就销售人员自身来说,如果我们处于这样的职位上,我们还是有很多方面可以自我提升和完善的,我们常常会犯一些低级的销售错误,有很多愚蠢的销售策略在销售层面是非常常见的。

美国著名的销售教练Geoffrey James收到过很多销售向他咨询的信件,希望他能帮助他们提供建议和辅导。从Geoffrey James自己的经历中,他发现有很多销售错误是非常基础的,而且也是在销售中司空见惯的。这里我们就将Geoffrey James总结的10大愚蠢的销售策略与大家进行分享。

1、回答客户们尚未提出的反对意见

虽然预期客户可能会提出的反对意见,并准备对他们进行合理的回答,这是一件好事,但是其实提出你自己的反对意见是一个可怕的想法,因为你只是整了一个可能根本不存在的问题。事先对一些事情进行解释使你看上去更加有防卫性,而且也不确信你所提供的服务或者产品的真正价值。

解决之道:永远不要以"你可能想了解…."或者"可能你会问自己…."这样的句子作为开场。

如何: 

管理者常犯的10种错误

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话题。是人都会犯错误,管理者也是人,也会犯错误。只不过管理者犯错成本比较高而已。因为他通常面对的是一群人或一批人。
如果我们从管理者犯错对组织的损伤程度排序,常见错误大致有以下几种:

一、制订不切实际的目标

其结果是要么让下属浮躁,要么让下属失去信心。可能导致组织或单位说实话的吃不开,说大话的吃香。

二、把不合适的人安排在关键岗位

造**员瓶颈,组织效率大打折扣,挫伤大多数员工的积极性,甚至可能导致有才能的员工离开。

三、轻易许诺常常食言

许诺超过组织标准,有时候封官许愿超过自己权限,往往因不能兑现挫伤下属积极性,破坏企业凝聚力。

四、第一时间对下属犯错作坏的猜测

习惯于主观臆断,对员工无心之过上纲上线,对同一动作背后的多种原因视而不见,过多从坏处猜想员工犯错的动机,往往十有八九让员工蒙受不白之冤。

五、把功劳归自己把过错推给下属

喜欢端架子,标榜自己一贯正确,管辖部门出了成绩都是自己领导有方,万一出了差错,一定是下属无能,甚至当作自己上司的面大骂下属笨蛋。在上级面前打下属小报告,在下属面前议论上级是非,也是这类人的惯用手段。

如何: 

富人与众不同的21种新思维

全球最富有的女人Gina Rinehart因“穷人真是令人嫉妒,他们只是吸烟、喝酒、社交,而不是为了财富拼命工作”的言论而在媒体上引发很大争议。

她是否戳到了很多人的痛处?

《富人是怎么想的》(How Rich People Think)的作者Steve Siebold曾在近30年里采访世界各地的富豪,看究竟是什么让富豪从普通人中站出来。

他发现这和金钱基本没什么关系,反而和他们的思维方式有非常大的关系。下面就来看看有钱人是怎么考虑问题的:

1.普通人认为金钱是一切罪恶的根源,而富豪们则认为贫穷是一切罪恶的根源。

人们总是有这样的偏见:富人都是运气好或者不诚实的家伙。

这也是在欠发达国家有钱人有点脸面无光的原因。有钱人知道,金钱和幸福没有必然的联系,但金钱确实让你的生活更容易、舒适。

2.普通人认为自私是缺点,而有钱人却认为是优点。

有钱人总是尽量让自己高兴,他们决不是救世主。而中产阶级总认为有钱人的这一“劣根性”造成了自己的贫困潦倒。
“如果你连自己都照顾不好,你怎能去帮助别人。自身都不保,如何周济他人。”富豪们如是说。

如何: 

你能让消费者“饿”多久?

  有这样一个传说:古代有一位皇帝,尝尽了人间的山珍海味、奇珍异果,却从来都不知道什么是“饿”。因此,他越来越没有胃口。有一天,御厨提 议说,有一种名曰“饿”的至味美食能够让皇帝食欲大开。只是它无法轻易得到,除非付出艰辛努力。皇帝当即应允,决定与御厨微服出宫,寻此美味,君臣二人跋 山涉水找了一整天,在月黑风高之夜,饥寒交迫地来到一处荒郊野岭。此刻,御厨不失时机地把事先藏好的一个馒头呈上:“托皇上洪福,这就是我们要找的 ‘饿’。”而此时,已饿得累的筋疲力尽、死去活来的皇帝大喜过望,二话没说,当即把这个又硬又冷的粗面馒头狼吞虎咽下去,誓将其封之为世上第一美味。

  尽管这个传说无从考证,有些调侃,但是“饥饿营销”却被广泛地运用到商业领域,并且取得过非常不俗的成绩。

如何: 

年轻的百万富翁是怎样炼成的?

 当代年轻人给人的印象总是冷漠、嚣张,但前辈肯定是小瞧了他们,他们的创造力、观察力和行动力都非常优秀。许多年轻人,就是靠着这种执着、对于传统的不盲从,正在改变自己的命运,甚至改变人类的生活方式。

  颠覆传统商业模式

  2004年,刚来美国的18岁巴基斯坦男孩艾哈迈德·卡塔克,因为没有美国社保档案和信用额度,买不到一部手机。在美国买手机,客户需要签订两年的合同,如果取消,还要支付一定的费用。毕业后,他进入耶鲁大学创业学院,用20万美元的创业资金继续他的“全球GSM”计划。在这个计划中,用户只需要购买一部解锁手机,并和第三方签订一份月结合同,就能以低廉的资费享受电信服务商的服务。该销售模式,完全颠覆了美国电信服务商的销售模式,并为个人和那些有国际往来业务的企业节省了大量的开支预算。预计2012年,其毛收入将会达到5000万美元。

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