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种最常见逻辑谬误
Submitted by 丙午火焰 on 2016年09月18日 09:511、没有足够证据就匆忙下结论,以偏概全 Hasty Generalization
把一个事物的局部特性当作总体特征,或者在证据不足的情况下匆忙下结论,或者用个人经验和孤立的例子取代严谨的论证,都是犯这类逻辑错误的表现。比如:
把一个事物的局部特性当作总体特征,或者在证据不足的情况下匆忙下结论,或者用个人经验和孤立的例子取代严谨的论证,都是犯这类逻辑错误的表现。比如:
用手机的人,恐怕都有过这样的体验:在你聊得正欢的时候,微信提醒你存储空间不足,请删除部分缓存。
此刻我接到提醒,不得不点开窗口,查一查究竟是哪些话痨占满了我的空间。
排在第一的是工作群,缓存1.1G。
近年来,中国大睦主政当局,努力向外推销所谓的“武术”。美洲、欧洲、及亚洲不论,就连非洲国家,也都一再派遣团队前去,表演、访问、示范、教学。无可否认,这种新编串出来的“样板武术”,已获得了极大的欢迎,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思维以感知为基础又超越感知的界限。它探索与发现事物的内部本质联系和规律性,是认识过程的高级阶段。
文/刘继荣
女儿的同学,都管她叫“二十三号女生”。她的班里总共有五十个人,而每每考试,女儿都排名二十三。久而久之,便有了这个雅号,她也就成了名副其实的中等生。
毛泽东到晚年喜欢庾信的"枯树赋", 还特意去背诵 "此树婆裟,生意尽矣……树犹如此,人何以堪。"想不到,风云帐里的一代枭雄,对岁月流逝也唱无尽之叹。
日本人也从樱花落英缤纷地谢幕,悟到生命的短皙凄美,如日本俳句,“庭中风乍起,樱花如雪落,雪落何所似,我身徒蹉跎。”
P1:
Let's start to reverse-engineering English from a very simple word TO.
I categorize TO into a couple of groups.
实际上,一宿睡足八小时、中间没有任何中断的睡眠对于人类来说是不太正常的。上周,作者杰西•拜伦(Jesse Barron)在《纽约时报》的一篇文章中这样描述:他偶然陷入了一种“分段式睡眠”的模式,而这种模式直到19世纪前都是作为睡眠的一项常规标准,再普通不过。此模式为:每天晚上大约9-10点便上床睡觉,睡了3到4.5个小时之后,到午夜时分,清醒大概一个小时左右,然后接着二次睡眠,长度也是3到4.5个小时左右,如此循环往复,直到破晓时分,晨光熹微。但是随着人造光的发明,这样的睡眠模式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也永久地改变了我们和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