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方】路遇好心人
Submitted by SharpSpear on 2014年01月21日 22:40今天遇到一件事,把我吓坏了,也把我感动了。
上午送小女儿去画画。开在一条每个方向只有一条线的路上,开着开着,前面的车突然停下来要左转,我急忙刹车停下。这时我抬头看了一眼后视镜,看到跟在后面的小车措手不及,甚至向右偏了一下,还好没有贴到我的车。之后我注意到后面的车刻意与我拉开距离,慢慢跟着。我心想这人估计刚才不小心,这回吓着了,变得谨慎了。
今天遇到一件事,把我吓坏了,也把我感动了。
上午送小女儿去画画。开在一条每个方向只有一条线的路上,开着开着,前面的车突然停下来要左转,我急忙刹车停下。这时我抬头看了一眼后视镜,看到跟在后面的小车措手不及,甚至向右偏了一下,还好没有贴到我的车。之后我注意到后面的车刻意与我拉开距离,慢慢跟着。我心想这人估计刚才不小心,这回吓着了,变得谨慎了。
奶奶离我而去已经四十五年了。
在我的直系祖辈四人中,我和奶奶最亲。听妈妈说我这条小命还是奶奶捡回来的。
我刚生下来时身体非常虚弱,经常生病。雪上加霜的是我一岁多那年又得了麻疹并发肺炎。不知什么原因,麻疹是确诊了,可疹子就是出不来。医生说这可能是我体弱的原因,但如果麻疹不出来,毒素不排出,孩子就有生命危险。奶奶急了,我是她的长孙这怎么得了,还没等我父母说话就在一旁大声问医生那怎么办,
今天早上出门的时候突然发现钱包不见了,发动两个女儿一起找遍了所有可能在的地方都没有找到,眼看上班上学就要迟到了,只好无照驾驶出门了。
一路上小心翼翼地开车,一看到警车就跟个逃犯一样,立刻心速加快,血压上升,我心烦意乱地回想最后一次见到钱包的情景,把这几天用过钱包的地方都仔仔细细想了一遍,还是一点线索都没有。
上一次我们讲到系列课程《品牌营销的五大法则》讲座的其中一节——《精准定位品牌》,其中有提到如何定位自己的品牌价值,通过将自身的品牌价值做好从而使得用户去选择你的品牌。而今天我们所要讲的,却截然不同,而是我们如何主动出击去看透用户,发掘他们。
既然想要看透用户,那么我们就需要先来了解一下我们所要看透用户的两个方面:
当然,以上这些仅仅只是一个开始,我们还需要更深层次的去了解他们,在这里我有一个曾经做的一个顾客需求理论图片,在此分享给大家:
在这张图片上,我们可以很清楚的看到,我们将用户大致分为了三种类型:
第一种类型:红灯危险型
第二种类型:黄灯发现型
第三种类型:绿灯挖掘型
1、0000 四大皆空
2、0+0=0 一无所获
3、0+0=1 无中生有
4、1×1=1 一成不变
5、1的n次方 始终如一
6、1:1 不相上下
7、1/2 一分为二
8、1+2+3 接二连三
9、3.4 不三不四
10、33.22 三三两两
11、2/2 合二为一
12、20÷3 陆续不断
13、1=365 度日如年
14、9寸加1寸 得寸进尺
15、1除以100 百里挑一
大家经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解梦到底准不准,众所周知的周公解梦准确率如何,是否适合当前社会?
本文就此做了一年的统计研究,将正宗的周公解梦的每条论断分解,供用户查询,并搜集用户的反馈信息。得出的结果如下:
中国人做的最多的梦的排行榜:
SteveTobak
感觉过度劳累、不知所措或者负担过重吗?你比你意识到的更能控制你的时间和生产效率。
我们总是在抱怨我们拥有的时间多么少,我们有多么不堪重负。我们对所有的干扰和沟通过度发牢骚。我们花很多时间阅读各种各样的书籍,寻找改善时间管理和提高个人生产效率的方法。我知道这很具有讽刺性。
嗯,要明白这一点。你的大部分生产力流失都是由你自己造成的。你向社交媒体消遣屈服,因为渴望找到快速解决的办法所以你注意它们。你花费太多时间去关注你的收件箱,因为它让你感觉重要。你花费荒唐数量的时间做并不真正重要的事情,因为你选择去做这些事情。
Margaret Heffernan
现在,人际关系网络已经成为一个比感恩更为流行的热门词语。实际上,就在今年的TED全球大会上,关系学超级大师、投资者及企业家桑尼•贝茨还提供了几条极为宝贵的秘诀;就个人而言,我觉得它们非常适合这位曾经的朋友使用:
这就意味着,尽管可能无法获得任何明显的回报,但我们依然需要竭尽全力为请求者提供帮助。毕竟,通常情况下,我们确实无法获知这么做是否会或者如何才能获得回报;但是,只要存在有这种机会,我们都应当义不容辞地去做,从而获得良好感受。
家不是一个讲理的地方,很多家庭琐事分不清是非对错。当各自总是试图据理力争的时候,就难有家庭的和睦。
学问一:吵架时尽量避开孩子,有什么问题要等孩子离开后,再进行沟通。但千万不要冷战,因为那样会给孩子带来更大的心理伤害,孩子会不知所措,甚至认为是自己的原因造成了父母的不和,长此以往,便会形成孤僻自卑的性格。
学问二:吵架后要当着孩子面和好,轻轻松松“一笑泯恩仇”,并好好安慰一下受惊孩子的情绪。并要鼓励孩子把自己的感受说出来,再有针对性地加以宽慰解释。
学问三:要勇于承认错误,父母是孩子的榜样,语言、行为、甚至连“吵架”都可能成为孩子们模仿的对象。
学问四:把握程度,尽量不要让争吵发展到无法收拾的地步,这样也能减轻孩子的恐惧感。让孩子生活得有安全感是为人父母最起码的责任,大人不要认为感情是两个人的事,便相互攻击、谩骂,这对孩子心理造成的负面影响将终生难以弥补。
一个孩子的成长是生物遗传和环境交互作用的结果,不良的环境生活会给孩子造成心理创伤,有些创伤终身难以愈合。